这是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会议。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5000余名代表委员发扬民主、履职尽责,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向世人呈现了生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场课”。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这份重磅文件,确定了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行动蓝图。
把握规划纲要的来龙去脉,更能明白其背后的分量与意义。
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往返于熟悉的乡间小路,询问乡亲们的想法和期盼;扎根社区29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杨蓉把社区居民的事看得比啥都重,今年围绕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建设等提出议案建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带着“希望乡村教育不输城市”的基层心愿来到人民大会堂……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补齐农村养老短板、破解大城市住房难、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救助保障……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频频冲上热搜榜、刷屏“朋友圈”,社会反响强烈。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接地气的两会,传递着民生温度,也将“人民至上”理念深深镌刻在中国式民主实践进程中。
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展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再次印证了中国政治制度是一套有效保证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政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国式民主最宝贵的品质,正在于“行得通、很管用”,实实在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惠及14亿中国人民。
初心不改,行者无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随着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式民主的探索与实践也必将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