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902
英文名称:Software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掌握较为扎实的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及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应用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备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软件开发项目中承担项目管理、系统分析、编码、测试等工作,适应 IT 行业发展需求的具备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
具体而言,本专业学生培养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包括:
培养目标1:具有扎实的数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领域成功开展与专业相关工作;(职业能力)
培养目标2:具有良好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担当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综合素养)
培养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国内外同行,以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跨文化交流)
培养目标4:具有国际视野,并能跟踪软件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发展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5: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持续发展)
二、毕业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企业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软件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的基本能力,具有项目的开发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团队协作能力,毕业后经过短期实践具备独立开发或测试软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1-1 掌握解决软件工程问题所需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及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
1-2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软件工程问题的表述;
1-3 能够针对具体的软件工程问题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4 能够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软件工程问题的推演、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软件工程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 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2-3 能够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
2-4 能够运用相关基本科学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软件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模块(组件)或算法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软件产品设计、开发、质量保证与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软件产品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软件算法流程、单元模块(组件、部件) 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3-3 能够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并能在设计、开发和测试中体现新意识、新思路,采用新方案;
3-4 能够在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调研、设计、实施、归纳”的基本研究思路;
4-2 能够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软件工程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3 能够针对特定软件工程问题,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
4-4 能够安全地开展实验,严谨地采集实验数据,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软件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中主要方法、平台、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差异和适用领域;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软件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验证;
5-3 能够开发或选用合适的平台、工具,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分析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软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软件工程专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外部因素对软件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理解复杂软件工程项目在“人-网络(含计算机)-社会”系统中应当承担的责任。能够分析和评估软件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理解复杂软件工程问题所涉及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念和内涵和法律法规;
7-2 了解信息化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软件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 理解诚实守信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履行;
8-3 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团队中各学科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并合作开展工作;
9-2能够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能够独立或合作承担团队所赋予的任务;
9-3能够了解团队成员想法,具备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的协调、协作、组织和管理能力,并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以上能力。
毕业要求10. 沟通:能够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能够以发言陈述、报告文稿及图表等方式,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的观点;
10-2 能够理解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具有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并能够准确回应指令和质疑;
10-3 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能够阅读和翻译外文专业文献,跟踪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10-4 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专业问题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能够掌握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经济、管理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利用模型和工具对软件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11-2 了解软件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软件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3能够在复杂的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将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的方法,运用于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解决相关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软件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2-2能够发现软件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多种手段完成自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适应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三、 学制、学分及授予学位
(1)学制:四年
(2)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45.5学分
(3)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关联矩阵(详见附表)
五、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课程:数学物理课程、软件开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包括Java全栈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和web全栈开发技术三个方向,学生可任选其一)。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分配表
学时学分结构表(小四号黑体加粗)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时 | 其中 | 学分 | 其中 | 占总学分的比例 |
理论学时 | 实验学时 | 实践学时或周数 | 理论学分 | 实验学分 | 实践学分 |
通识 教育 | 思想政治理论 | 必修 | 288 | 256 |
| 32 | 16 | 14 |
| 2 | 11.00% |
公共基础 | 必修 | 280 | 64 | 216 |
| 12.5 | 4 | 8.5 |
| 8.59% |
国防与安全 | 必修 | 68 | 68 |
| 2周 | 4 | 3 | 1 |
| 2.75% |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 | 必修 | 64 | 56 | 8 |
| 4 | 3.5 | 0.5 |
| 2.75% |
选修 | 160 | 160 |
|
| 10 | 10 |
|
| 6.87% |
第二课堂 | 必修 |
|
|
|
| 3 |
|
| 3 | 2.06% |
选修 |
|
|
|
| 2 |
| 2 |
| 1.37% |
小计 | 860 | 604 | 224 | 32学时+2周 | 51.5 | 34.5 | 12 | 5 | 35.40% |
专业 教育 | 基础课 | 必修 | 680 | 564 | 116 |
| 41.5 | 36.5 | 5 |
| 28.52% |
核心课 | 必修 | 432 | 280 | 152 |
| 23.5 | 17.5 | 6 |
| 16.15% |
实践课 | 必修 | 64 | 16 | 48 | 30周 | 20.5 | 1 |
| 19.5 | 14.09% |
小计 | 1176 | 860 | 316 | 30周 | 85 | 55 | 11 | 19.5 | 58.42% |
职业 教育 | 职业素养 | 必修 | 18 | 18 |
|
| 1 | 1 |
|
| 0.69% |
专业拓展 | 选修 | 160 | 80 |
| 80 | 7.5 | 5 |
| 2.5 | 5.15% |
小计 | 178 | 96 |
| 80 | 8.5 | 6 |
| 2.5 | 5.84% |
培养方案学分、学时 | 2214 | 1544 | 540 | 112学时+32周 | 145.5 | 95.5 | 23 | 27 |
|
实践教学学分(含实验)占总学分的比例 | 34.36% |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 的比例 | 13.40% |
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 | 145.5 |
七、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
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
学 年 | 学 期 | 教 育 周 数 | 教 学 活 动 |
| 军 事 训 练 | 劳 动 教 育 | 社 会 实 践 | 其 它 |
课 堂 教 学 | 专业见 习 | 毕业实 习 | 毕业 论文 |
|
| 考 试 |
一 | 1 | 18 | 14 |
|
|
|
|
| 1.5 | 2 |
|
| 0.5 |
2 | 19 | 16 |
|
|
|
|
| 1.5 |
|
| (1-2) | 1.5 |
二 | 3 | 20 | 16 |
|
|
|
|
| 1.5 |
|
|
| 2.5 |
4 | 19 | 16 |
|
|
|
|
| 1.5 |
|
| (1-2) | 1.5 |
三 | 5 | 20 | 16 |
|
|
|
|
| 1.5 |
|
|
| 2.5 |
6 | 19 | 16 | 2 |
|
|
|
| 1 |
|
| (1-2) |
|
四 | 7 | 20 |
|
| 16 |
|
|
| 1.5 |
|
|
| 2.5 |
8 | 18 |
|
|
| 12 |
|
| 1.5 |
|
|
| 2.5 |
合计 | 153 | 94 | 2 | 16 | 12 |
|
| 11.5 | 2 |
| (2-4) | 13.5 |
说明提示:
1、本表中除学年、学期栏目外的其他栏目下的数字的单位均为“周”
2、不占教学周的教学活动周数,需加();
3、数字统计要准确,要和各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一致;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列表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 课程性质 | 开设学期 | 周数 | 实践地点 |
校内 | 校外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 必修 | 1-5 | 8 | √ | √ |
军事训练 | 必修 | 1 | 2 | √ |
|
劳动教育 | 必修 | 1-3 |
| √ | √ |
社会实践 | 必修 | 寒暑假 | 2-4 |
| √ |
大学物理实验 | 必修 | 3 | 8 | √ |
|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 必修 | 4 | 4 | √ |
|
数据库应用技术 | 必修 | 3 | 4 | √ |
|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 必修 | 1 | 4 | √ |
|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 必修 | 2 | 4 | √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 必修 | 3 | 4 | √ |
|
Web应用与开发课程设计 | 必修 | 4 | 4 | √ |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 必修 | 5 | 4 | √ |
|
软件测试实训 | 必修 | 5 | 6 | √ |
|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 必修 | 5 | 4 | √ |
|
操作系统实用技术 | 必修 | 4 | 4 | √ |
|
专业综合实践 | 必修 | 6 | 8 | √ |
|
专业见习 | 必修 | 6 | 2 |
| √ |
毕业实习 | 必修 | 7 | 16 |
| √ |
毕业论文 | 必修 | 8 | 12 | √ |
|
九、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见附表)
十、关于本培养方案的其它说明
由于计算机科学发展迅猛,专业方向繁多复杂,本方案主要培养软件工程技能性人才,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设计了Java全栈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Web全栈开发技术三类方向课程,为学生将来多渠道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适当调整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科发展需要。
另外,为了巩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养,要求学生自学office办公软件并在毕业前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office一级或二级证书。
系主任: 刘继华 审核人:刘继华 执笔人:武桂芬